陈校长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多次表扬我室研究生
发布人: 日期:2017.03.24 阅读:1263
3月23日下午,我校2017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在学生活动中心剧院举行。校领导金一斌、陈寿灿、李军、戴文战、苏为华、钱天国、赵英军,校党委委员刘翔出席典礼,各培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研究生院负责人,导师代表,校友代表以及全体2017届毕业研究生参加典礼。副校长苏为华主持典礼。
校长陈寿灿发表题为《为仁由己,敬业乐群》的讲话,并多次提及我室2017届毕业研究生在学术科研、实践服务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
为仁由己 敬业乐群——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陈寿灿在2017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校友,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浙江工商大学2017届研究生毕业典礼。首先,请允许我向获得学位的各位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今天拨冗前来观礼的校友表示热忱的欢迎!向精心培养你们的亲友、师长,致以诚挚的感谢!
知道今天要与各位道别,我既感到荣幸,也不无感伤;就像父母要送孩子远行,我有很多话想对各位讲,但是一时又不知从何讲起。古人所谓“竟无语凝噎”,大抵就是描述这种情况。不如先把我自己的想法放在一边,聊一聊你们的情况。
我们这一届毕业研究生有11位同学获得博士学位,10位外国留学生获得硕士学位,933位同学获得硕士学位。这当中,先后有50多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46位同学获得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学术科研方面,各位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了多篇优秀论文。尤其是刚才发言的毕业生代表梁禹翔同学,成功开发了一种光-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时解决了能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的两大难题,他在环境、电化学及能源领域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9篇相关成果的TOP论文,总影响因子达45,获得众多国际同行认可。还有同学积极申请各项专利,其中环境学院石晓东同学申请的专利就多达16项。
人文社科方面的同学的表现也同样优秀,有许多同学参与甚至主持了国家级、省级课题项目,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群同学主持或参与了6项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项目,多项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央编译局《国家高端智库专报》和国家发改委《改革内参》转载,获省教育厅网站等媒体报道与宣传。
此外,我还看到各位积极参与学校“调研浙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成果曾两次获熊建平副省长批示。你们组建了全国唯一以科学环保为己任的国家级大学生团队,并成功获批国家级“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在浙江举办的两场重大国际会议中,也能看到我们的研究生活跃的身影。无论是绽放在二十国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小青荷”;还是摇曳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小梧桐”,你们都为自己的祖国、你们所在的城市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你们的母校也为你们的贡献与力量感到自豪和荣光。作为你们的校长,我在此提议,我们一起为各位毕业生的杰出表现和无私奉献鼓掌!
在我看来,这些数字是单纯的,更是丰富的,是实在的,更是温暖的。须知每一篇论文、每一个项目,从有想法、到申请立项、再到最终完成,需要经历无数的艰辛、多样的努力、不断地尝试和不懈的坚持;所以,这每一个数字后面,都闪耀同学们的汗水与梦想的光芒,这些数字中所凝结的,就是每一个努力的日日夜夜;就是一个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在即将告别校园,奔向远方的这一刻,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再三回首、久久回味。
要知道,这些数字不只属于那些署名的、知名的同学。它关系到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这些佼佼者、这些奉献者,就是我们的同学、室友和校友;作为同侪,我们所有人都应该为他们的成就和奉献感到自豪。同时,也更重要的是,我们未来的道路还很长,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以这些被提及的数字为鉴,去积极寻找自己的特点和未来努力的方向,去积极谋划、去努力书写未来属于我们自己的数字。
总之,数字不只是数字,它出现的语境由人来提供,它丰富的意义也由人去书写。我们没有必要人云亦云地去鄙薄数字,而应该穿透数字, 还原出由它所产生的经验与价值。这个世上的任何东西,自身都不会有意义和价值,意义和价值来自我们,我们每一个能思考、会行动的个体。
各位一路披荆斩棘,拿到硕士或博士的学位,这当然可喜可贺。不过,我要提醒的是,无论今后的你是进一步深造,成为博士,成为科研院所的一员,或者是直接走进职场。无论是哪一条路,也无论你们内心是否情愿,你们都必将更加独立地的面对一个更为复杂的世界。在这个新的世界中,你们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新的征途上,你们可能会感到不那么公平,不那么友好,甚至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如此种种,都会让人不安、焦虑、压力山大。这个时候,记住母校的校长在临别时送给各位的几条忠告,帮助各位在这个不确定的尘世中,寻得内心的安宁:
第一,认识你自己。我们在生活中许多无明的困惑或求不得的烦恼,追根究底,都是处在自我认知的缺乏上。搞不清自己是谁,就会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去追求别人的理想,去向往别人的生活。所有的其他烦恼和挫折就会随之而来。所谓的认识你自己,简单讲,就是要搞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想要什么以及应该做什么,这个,就是老子讲的“自知者明”。明则不惑,孔夫子四十不惑,做到这个程度,大体也就没有那么多焦虑和不安了。
第二,尊重你自己。这一条,其实是第一条里头“应该做什么的”的一种展开。走出校门之后,你们的身份会转变为员工、学者、官员、教师......,等等,所有这些职业身份背后,都有一整套的游戏规则和道德准则。一般对职业人的要求是“敬业”。其实,敬业,就是尊重这个行业的规则,守护它应有的秩序。而这种尊重本身的落脚点,还是“尊重你自己”。简言之,就是我们在成为老师之后,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学生;在成为官员时,不要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普通的公民;永远都不要成那个自己曾经讨厌甚至鄙视的人。所以黑格尔说,要“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通过尊重身边每一个个体的尊严,你才能守住自身作为个体的尊严。敬业与自尊,实在是相互表里,合二为一的。
第三,开放你自己。大家都学过《论语·先进篇》的第二十六章,也就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言志的那一章,这当中受到孔子赞许的曾点的志业,不是简单的暮春游乐那么简单,而是暗含着一个志同道合的群体、安定天下的消息;这就不同于其他几位弟子以单打独斗的方式去追求个人的成功。
我们认识自己,坚守道德,但是不能固步自封。穷厄时不可顾影自怜,发达后不可唯我独尊。孔子有所谓“绝四”,也就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就是不要、不应该。这四个“不应该”就是在讲我们如何让自我保持开放的可能性。逆境时,要看到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能力、经验、亲友、同学等等,敢于寻求帮助,积极探索改变自己、改善现状的可能性。顺境时,也不要忘了,自己一路走来,曾经经历过什么,受过什么帮助,有意或无意中伤害过什么人,尤其是今天一切顺利,明天就必然顺利吗?
任何“自己”都不是孤立的自己,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自己”。每个人的“自己”都是在与他者的交往中逐步形成,又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断改变。所以,我们不仅要敬业,而且要乐群。若不乐群,何以能与学友切磋琢磨?何以能见贤思齐?何以能择善而从?更如何能活得潇洒精彩?
以上是对各位的忠告。最后一点时间,我想稍微谈一谈我们的母校。从今天开始,许多人就要打点行囊,正式从学生变成校友了。在要告别的时刻,你们或许会发现,原先那些熟视无睹的东西好像突然又变得有些陌生了,变得更可珍惜了。
正是今天的离别,给我们一双和几年前初遇时一样新鲜的眼睛,使得我们得以去重新发现自己的校园——墨湖边的依依垂柳,草坪上的玉兰花瓣,食堂阿姨抖过的勺子,图书馆里不灭的灯光,自习返回时昏黄清冷的路灯,路灯下你和你的TA缓缓走过的身影......
我希望你们常回来看看,提醒我们好好守护你们记忆中的一草一木;我希望你们常回来看看,看看母校又有什么新的变化;我希望你们常回来看看,看看能不能给学弟学妹一些建议和忠告;我希望你们常回来看看,以便让母校也看到你们的幸福和成长。
无论你们未来经历阳光还是风雨,母校永远都是你们可以回望的精神家园;都是你们在重新认识自己时可以参照的原点。
相关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SvY95xvSBIvENS18BpR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