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难点解析-名词对比
发布人: 日期:2019.05.09 阅读:4326
1.相关词汇:
(1)急性毒性: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接触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化学物后在短期(最长到14天)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
(2)急性毒作用带:半数致死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2.易混淆词汇一
(1)最低观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LOAEL)指在一定时间内,某种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用最现代先进的检测方法检测出某项灵敏指标发生轻微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
(2)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al no-effect level,MNEL):也称为未观察到作用剂量(no-observed effect level,NOEL),亦称为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no-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指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后,根据目前认识水平,用最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对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最高剂量。
(3)接触剂量(exposure dose):又称外剂量,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的剂量,可以是单次接触或某浓度下一定时间的连续接触。
(4)绝对致死量(absolute lethal dose ,LD100):指引起一群个体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
(5)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指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是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所得。
(6)最大耐受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LD0):指在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
(7)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 effect level,MEL):也称中毒阈剂量(toxic threshold level)或称最低观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LOAEL)指在一定时间内,某种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用最现代先进的检测方法检测出某项灵敏指标发生轻微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
(8)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指不同剂量的外来化学物与其在个体或群体中所表现的量效应大小之间的关系。
(9)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指不同剂量的外来化学物与其引起的质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3.易混淆词汇二
(1)抗性(resistance):一个群体对于应激原化学物反应的遗传机构改变,以至与未暴露的群体相比有更多的个体对该化学物不易感性。
(2)耐受(tolerance):对个体是指获得对某种化学物毒作用的抗性,通常是早先暴露的结果,也用于在暴露前即具有高频率的抗性基因的群体。
4.易混淆词汇三
(1)一般毒性(general toxicity):是指外源化学物质在一定剂量、一定接触时间、一定接触方式下对实验动物产生综合毒效应的能力,亦称为基础毒性(basic toxicity) 。
(2)迟发性毒作用(delayed toxic effect):在一次或多次接触某外源化学物后,经一定时间间隔才出现的毒性作用。
(3)不可逆作用(irreversible effect):是指在停止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其毒性作用继续存在,甚至对机体造成得损害作用可进一步发展。
(4)选择毒性(Selective toxicity):指一种毒物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它种类生物无害;功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有毒性,而对其它组织器官不产生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