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难点解析-发散型问题解析

发布人: 日期:2019.05.09 阅读:1864

1.毒物的化学结构与毒作用的关系;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的实际意义

毒物的化学结构是决定毒性的重要物质基础,因而研究化学结构与毒效应之间的关系,找出一般性规律,将有利于对毒物毒作用的估计和预测,同时还可按照人类的要求去生产高效低毒的化学物。

(1)化学结构与毒作用性质

毒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它在体内可能参与和干扰的生化过程,从而决定其毒作用性质。

(2)化学结构与毒性大小。

A,同系物中的碳原子数(烷、醇、酮等碳氢化合物与同系物相比,碳原子数越多,则毒性越大,当碳原子数超过一定限度时,7-9个,毒性反而迅速下降)

B,卤毒取代(烷烃类对肝脏的毒性可因取代的卤素原子数的增加而使分子极化程度增加,易与酶系统结合而使毒性增强。)

C,构型(机体内的酶对化学物质的构型有高度特异性)

D,分呢子饱和度(分子中不饱和键增加时,其毒性也增加)



2.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一次或24小时内接触多次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作用及死亡。目的:测定毒物的致死剂量以及其他急性毒性参数;初步评价毒物对机体的毒效应特征,靶器官,剂量反应关系和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为后续试验提供接触剂量设计依据,并为选择观察指标提出建议;提供毒理学机制研究的初步线索。


3. SO2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大气中的SO2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机体,大部分在上呼吸道中被粘膜的湿润表面吸收(约40%-90%),SO2被吸收进入血液后立即与蛋白质结合(因此不能检出游离的亚硫酸离子),并随着血液分布到全身,在气管、肺门淋巴结和食道中含量较高。SO2在亚硫酸氧化酶的作用下转化生成亚硫酸离子,再与蛋白质或小分子物质的硫化物键发生反应,形成R-S-SO3-,最后经亚硫酸氧化酶催化与O2结合生成SO42-从尿排除。


4. 毒理学的研究领域及意义

毒理学是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科学。毒理学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即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

意义:结合学科特点自由讨论